对于肿瘤患者通过饮食的营养补充,跟治疗一样重要。并且在不同阶段,还得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,采用不同的食物以及补充方式。
肿瘤患者术后得保证营养补充
中医的治病原则是辨证论治。肿瘤患者维持阶段的进食,也最好是能根据患者的寒热虚实和食物的性味来决定,进行“辨证进食”。但在现实生活中,不管是患者,还是医生,谁都没有时间天天检查,再来确定今天能吃什么,不能吃什么。癌痛克专家总结出了基本要遵守的“三大原则”:因地制宜、因人制宜、因时制宜。
先来说说因地制宜。对于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来说,饮食习惯各不相同,对各种食物的耐受程度也就各不相同,所以饮食禁忌也不能一概而论。像长期生活在海边的人,长期以海产为主食,就不用忌虾、蟹、生鱼;但对于生活在内陆的人来说,平时较少接触海鲜,就应该注意尽量不吃这些食物。
而所谓的因人制宜,就是要落实到具体的人,像不同民族的人,生活习惯不同,饮食禁忌内容也自然不同。
最后,还应遵循因时制宜的原则,是因为四季气候交替,人类必须顺应自然规律,而不可违背。春夏阳气旺盛,癌细胞增殖快,应尽量少吃狗肉、羊肉等温燥的“发物”;秋季气候干燥,病人常见口鼻干燥,此时尽量不要吃辛热干燥食物,要多吃含水分多的水果;而冬季严寒,要少吃寒凉生冷食物。
专家说,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,约40%—80%的肿瘤患者存在营养不良。如果患者在手术后营养摄入总量不足,就会导致抗肿瘤治疗手术的耐受性、有效性下降,同时机体免疫功能下降、器官功能损害,不仅会让身体的抗癌能力大打折扣,还会导致肿瘤的复发。
放化疗后要用特殊方法补充营养
一位早期胃癌手术患者李女士的病情得到确诊后,半年前做了手术治疗。因家人都告诉她吃得太好的话,营养会让癌细胞吸收,从而把癌细胞养大,所以,术后她什么也不敢吃,每天就靠3碗清粥度日。
自然地,她的身体变得更加消瘦、虚弱。后来李女士成为一个160厘米个头的人,体重才70多斤,可以毫不夸张地说,就是皮包骨头的样子。
“保证营养总量的摄入,才能与癌细胞抗衡。”癌痛克专家特别强调,临床中有不少患者及家属跟李女士的家人持相同的观点,这是一个对患者有害
无益的错误想法。要是还有人想要用“饥饿”疗法来对抗癌细胞的话,其结果肯定是最终把患者“饿”死。
大家都知道,肿瘤患者接受放疗或化疗后,在饮食方面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。对于他们来说,连正常的进食都会有些困难,更别说是营养的均衡。所以,这时候,就需要家人帮他们在营养补充上多花些心思,想办法给他们补充营养来抗击癌细胞。
维持治疗阶段要“辨证进食”
一位患者因为肿瘤长在头部的缘故,放疗后导致口腔黏膜炎、咽部疼痛、味觉改变,所以他连喝水都觉得困难,治疗结束时,整个人都轻了20来斤。
对于这类患者,该如何通过进食来补充营养?专家建议是,先榨一点藕、梨等没有刺激味道的水果、蔬菜汁给患者喝,同时弄些煮粥时漂浮在上面的那层米糊给患者不定时服用。记住,一定要少吃多餐。要是患者无法口服的话,就得用肠内营养或静脉营养。
随后,等到患者慢慢适应,而胃肠道反应也慢慢减少时,就可以开始给他们吃些譬如水蒸蛋、粥之类的半流质食物,从而一步步恢复正常饮食。
特别需要注意的是,化疗患者可以在化疗开始前,就适当多补充一些营养,从而增强对化疗的耐受性。而化疗后,要是有恶心、呕吐感时,可以在嘴巴里含口生姜汤。